临平校区管委会办公室2023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,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、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主要目标及党政年度中心工作,坚持凝心聚力、务实奋进、统筹协调、融合提升,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、完善治理体系、优化民生服务、推进校地融合,有效保障临平校区平稳高效运转,为学校高质量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做出更大贡献。
一、突出强化政治建设,提高政治能力
1.强化思想政治引领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省委省政府及学校的各项决策部署,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,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,构建“自学、研学、联学”理论学习机制,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入脑入心、落实落地。
2.提升支部建设质量。在建成标准化党支部的基础上,继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落实学校党建“四个融合”行动方案,实现支部建设高质量、内涵式发展。牢固树立宗旨意识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,深入开展“三服务”活动,走基层、解难题、促发展。进一步擦亮“临理同心”党建特色品牌,深化与属地党建融合发展,更广泛地与属地相关单位开展联学共建工作。
3.深化党风廉政建设。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新部署新要求,持之以恒开展正风肃纪。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,完善内部监督管理,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自觉。牢固树立红线意识、底线意识,严格落实“一岗双责”,加强廉洁自律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,建设“门好进、脸好看、事好办”部门。
二、突出完善治理体系,提升治理能力
4.优化校区管理机制。坚持“条块结合、以条为主、条抓块统”原则,更大力度发挥“块统”作用,持续加强规范化管理、精细化运作、高效率运转。进一步优化校区管理体制机制,深化校区运行管理工作例会制度,健全校区巡查走访、节能管理、督查督办等制度规范,推动各入驻单位进一步完善相关运行管理制度,统筹推动校区运行平稳有序、管理高效节能。加强与各入驻单位的沟通联系、信息共享、通力协作,营造团结、务实、奋进的工作氛围。
5.完善安全工作体系。加强安全稳定信息互通共享,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演练,建立警校联动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,切实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。借助属地公安资源,发挥各入驻学院专业优势,通过举办反诈作品大赛等形式探索安全教育新路径。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,加强校内外协调协作,协同做好健康驿站建设和运行工作,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。全力配合做好杭州亚运会、亚残运会等重要节点及校区重大活动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;协助宣传部做好校区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。
6.精准回应师生关切。深入细致开展校区“大巡查、大走访”活动,坚持问题导向、聚焦师生需求、积极排查隐患、推动建章立制,真正把影响师生安全感、获得感、幸福感的问题找到、找准、解决好,努力构建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服务师生的工作体系。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,畅通信访渠道,强化“接诉即办”,建立师生反映问题台账,对涉及师生利益的诉求进行分类分策管理,推动师生诉求得到有效解决。
7.提升督查督办实效。坚持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紧扣“抓重点、查薄弱、解难题”工作主线,把学校重点工作、重要决议、师生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以及影响校区形象、安全稳定、节能减排等问题作为督办重点。综合运用日常督查、会议督查、现场督查等方式,建立全程跟踪、逐项销号、见质见效的闭环工作机制,认真梳理“三张清单”,完善工作台账,强化决策执行,确保政令畅通。
三、突出优化民生服务,增强保障能力
8.统筹开展校区完善工作。会同校园建设处等部门,统筹开展与建设方的沟通对接,进一步做好工程扫尾和维修维保工作,推动校区维修、雨棚、道路、操场、绿化等设施完善和环境优化工作;完成8号楼交接工作,统筹做好9号楼的装修监管。统筹做好校区资源配置,科学合理利用办学空间,做好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、服装学院展示空间、法新学院临理志愿服务学院等规划工作,以及其他施工、改造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工作,协同做好房产资源管理。
9.协调推进智慧节能管理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在绿色学校三星校园的基础上,探索建立系统智能化、管理数字化、消耗合理化的节能管理模式,统筹推进校区“低碳校园”建设。协调后勤部门,统筹制定、落实校区节能减排工作方案,探索创新节能管理体制机制,进一步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。协调信息化、后勤等部门,协同推进节能管理数字化改革,推进节水、节电等硬件软件建设、应用。
10.统筹优化校区民生服务。深化服务师生理念,进一步建好用好师生综合服务中心,加强与校内单位的沟通对接,重新梳理、发布服务事项,持续推进服务质量提升。督促保卫、后勤等部门,持续完善校区保障服务体系,进一步优化班车、餐饮、住宿、保洁、保卫及商业服务等,提升校园功能品质。建设宣传栏、喷绘架等校园宣传阵地,协调完成汽车充电桩建设、食堂雨棚改造等民生项目,不断完善教育教学、生活学习等保障条件,创建宜居宜学、精致精美的校园环境。强化服务意识,做好校区值班值守、会议接待等工作,协助做好临平体育中心亚运会、亚残运会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。
四、突出校地融合提升,增强开拓能力
11.推动校地联络融合。继续加强与临平区委区政府、东湖街道、运河街道的沟通联络,为校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。充分发挥“临理工作专班”作用,进一步优化校区周边环境、完善师生民生服务。进一步拓展与属地机关单位、街道村镇、企业机构及校友企业等的沟通联络,协同推进校地融合、产业融合,不断扩大校区联动协作的“朋友圈”。
12.积极拓展外部资源。继续加强对校区的宣传推介,做好属地单位、兄弟高校等考察接待工作,讲好理工故事,展示理工形象。进一步拓展宣传渠道,加强与属地新闻媒体交流沟通,提升学校和校区美誉度、影响力。充分发挥窗口、桥梁作用,主动对接、积极引入外部资源,助推入驻学院、临平研究院事业发展,助力时尚产业成为学校事业发展新的创新增长点。